http://fengxiang.qinfeng.gov.cn  凤翔区纪委信访举报电话:0917-7211627

您的位置:

首 页 >> 廉政文化 >> 廉政故事 >> 正文


凤翔:孝顺父母传统之美

[ 来源: 凤翔县食品药品稽查队   | 作者:刘立伟  | 发布时间:2018-08-22 | 浏览:次 ]


家训: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

出处:《论语·里仁》

译文:父母在世,不出远门,如果要出远门,必须有一定的去处。“方”指“一定的去处”,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。

品读:

记得有这样一个广告:已是年三十,一家之人本该其乐融融围坐一桌,乐呵呵吃着年夜饭,可老人准备了满满一大桌饭菜,正静坐待子女回家欢度过年之时,电话响了“妈,今年我回不来了,不回来吃饭了,同事聚会难得,就这样啊,挂了啊”“妈,今年公司有事耽误了,回不来了,您先和爸吃吧”……嘟嘟——老人无奈关下电话,喃喃道:“忙,忙,你们都忙!

望着电视里的老人,心里不禁一阵颤抖。老人花白的双鬓在亮亮的灯下刺得人心生咯咯疼。疮痍的岁月痕迹扒了她满脸,究竟是岁月带去的青春?还是为子女操劳的痕迹?

广告最后,用几个白字在黑幕上打下这么几个大字:过年了,请回家看看父母。

高速发展的时代年代,飞机、高铁、网络、手机,并没有让亲情更便捷。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,现在不再是距离的远近,而是心灵。

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”,孔子所着重的,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: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。对孔子而言,父母健在时,子女的义务,便是在家陪伴父母,与父母共同生活。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: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,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,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,等等。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,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,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。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。 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(远游就做不到了),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。

我从当兵到现在已经离家二十多年,离家俞久俞远,就俞想家,在部队的时候,交通不方便就靠书信联系,每月定时给父母写信,有了手机和网络以后,每周给家里打次电话。

以前写信时,父母的信总是平平安安,最后总不忘写上一句:家里一切很好,不要挂念,好好学习,努力工作,千篇一律地叮咛嘱咐。现在,电话里每次的都少不了万般叮嘱,问身体咋样,工作怎样,又问女儿没事吧,又问老婆没事吧,我们夫妻没有吵架吧,还问岳父岳母好吧,说我要懂得尊重顺他们……妈妈啰里啰嗦的问了一遍,最后还要嘱咐我这嘱咐我那。在母亲眼里,我永远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,永远是个让她不放心的孩子。

自转业留在驻地宝鸡后,每年国庆长假,我都带上家人驱车回到河北宽城老家与父母呆上几天,就匆匆往回赶,终于今年春节和父母过了一个团圆节,上次在一起过春节还是2009年,已近8年没和父母在一起过节啦。只是真正到家了,温存也不过几天。父母忙前忙后的,但脸上始终挂着笑容,只是我们走了之后,父母累得躺在床上要休息好几天。

孝顺父母不是口头上那简单的一句话,一个问候。

以前总想着父母还年轻,等晚点再尽孝也不迟。终究忘了,时间它只会偷偷地往前走,偷走父母的青春,偷走他们的年华,而却在你四处奔波。遥远的不是距离,而是心。孝敬父母要付出行动,而不是嘴上说说。

有父母,就有家的味道。

父母辛苦了一辈子,半生青春都耗在了儿女身上,头发白了,眼角有了鱼尾纹,腰肢弯了,父母慢慢地变老。趁现在还年轻,他们还未老去,常回家看看,为父母沏上一杯热茶,聊聊天,在父母面前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,再尝一尝妈妈做的粗茶淡饭,再陪陪爸爸下一盘象棋。不要让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孝而亲不在”的人生憾事发生,恐会令你追悔莫及。

孔子说: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后半句是说:如果子女一定要远游,也要有一个明确的、让父母放心的去处。学者于丹曾提出:现在的“方”,不仅是方向,还有方法的意思。我们如果出游,要安顿好父母,不要让他们担心,更不能让他们因为没有子女在身边而有所委屈,发生“老无所养”的情况。百善孝为先,父母是这世间最亲的人,拥有他们,便拥有了全世界。

不论传统,还是本分,孝字了得,切莫辜负。